輪胎是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制品,廢輪胎即因破損或其他原因而被廢棄、不再使用的輪胎。
輪胎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沖外界沖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并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輪胎常在復雜和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它在行駛時承受著各種變形、負荷、力以及高低溫作用,因此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沖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于輪胎生產,可見輪胎耗用橡膠的能力。
廢舊輪胎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廢舊輪胎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廢輪胎作為固體廢棄物,在露天堆放影響環境,被稱之為“黑色污染”。其回收利用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是全球使用橡膠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橡膠資源的短缺已嚴重制約了中國橡膠工業的快速發展,利用廢輪胎,清潔化、無污染地生產高性能橡膠原料,并能將此種橡膠原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
近年來,在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的驅動下,廢輪胎產量保持穩定增長。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輪胎翻新行業發展模式深度分析及行業趨勢調研報告》表明:2015年全球廢輪胎產量為4074.2萬噸,廢輪胎回收量為2933.4萬噸。
目前全球廢輪胎行業發展不均勻,歐美等汽車工業發達地區和國家,廢輪胎回收率達到80%以上,而新興市場廢輪胎回收率還達不到平均水平。
發達國家在發展尖端科學高新技術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廢舊輪胎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各國政府相繼以立法,成立專門機構,并對廢舊輪胎回收利用實行鼓勵政策。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橡膠短缺,再生橡膠被視為戰略資源,進入21世紀,膠粉工業從傳統的“廢物利用、修舊利廢”中提升為新興的環保產業,膠粉生產被視為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工業。